热点文章

物理系科研团队在电磁吸收设计方面取得新成果

2023-10-18   作者:殷鹏飞   审稿:宋三多     (浏览次数:)     打印    收藏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电磁吸波材料是一类可以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使电磁能转变为热能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功能性材料,在电磁兼容(EMC)、微波辐射防护、军事雷达隐身等领域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约为297.5亿元2020-2025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将以8%以上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吸波功能材料主要通过磁损耗、介电损耗、传导性损耗等因素来耗散电磁波能量,故而在吸收机制的挖掘和设计上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针对多功能性吸波材料的研制,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了不少兴趣。为此,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应用物理系团队基于铁磁性-反铁磁性的交换偏置磁性机理,设计了一种生物质多孔碳负载铁磁NiCo2O4和反铁磁CoO双相的轻质微波吸收复合材料,通过强化磁性粒子间的磁耦合效应来促进材料的微波吸收衰减能力。当复材厚度为2.5 mm时,在9.12 GHz处达到了-48.41 dB强吸收性能,并在中频微波段8.65-12.97 GHz范围内实现了高于90%的吸收效果。此外,所研制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柔性和断裂强度,以及一定的疏水自清洁特性。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engineering of porous biochar loaded with 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 NiCo2O4/CoO for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dissipation with flexible and self-cleaning properties为题,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CR Q1, METALLURGY &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2/78)上发表,应用物理系青年教师殷鹏飞为论文第一作者、张义博士为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面上项目和伟德国际victor1946双支计划的支持。据悉,物理系科研团队在过渡层构建中协同多重界面调控实现耐蚀吸波、阴离子交换调制介电平衡促进电磁强吸收、三维传导网络及界面构筑可谐调微波吸收等机制调控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团队教师在电磁吸收设计方面以公司为第一单位分别在Small (IF=13.3, 3), Chem. Eng. J. (IF=15.1, 2), Appl. Phys. Lett. (IF=4, 自然指数期刊), Nano-Micro Lett. (IF=26.6), Adv. Compos. Hybrid Ma. (IF=20.1), J. Mater. Sci. Technol. (IF=10.9) 等领域内主流SCI源刊上发表了第一作者/最后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6篇,其中13篇发表于中科院大类分区TOP期刊、1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

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的取得,与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密不可分,学院针对教师科研水平提升、科研方向凝练、科研团队组建以及良好科研氛围营造的政策性引导,促进了学院的高质量发展。